<Previous Section>
<Next Section>

三軍

國有三軍何? 所以戒非常,伐無道,尊宗廟,重社稷,安不忘危也。 何以言有三軍也? 《論語》曰:" 子行三軍則誰與?"《詩》云:" 周王于邁,六師及之。"

三軍者、何法? 法天、地、人也。

以為五人為伍,五伍為兩,四兩為卒, 五卒為旅,五旅為師,師、二千五百人,[二] 師為一軍,[三軍] 六師一萬五千人也。

《傳》曰: "一人必死,十人不能當; 百人必死,千人不能當; 千人必死,萬人不能當。萬人必死, 橫行天下。" 雖有萬人,猶謙讓自以為不足,故復加(五) [二]千人,因法月數。月者、群陰之長也。 十二 [月]足以窮盡陰陽,備物成功,[萬]二千人亦足以征伐不義,致[天下]太平也。

《穀粱傳》曰:"天子有六軍,諸侯上國三軍,次國二軍,下國一軍。" 諸侯所以一軍者何? 諸侯、蕃屏之臣也,任兵革之重,距一方之難,故得有一軍 [也]。

王者征伐,所以必皮弁素幘何? 伐者凶事,素服示有悽愴也。 伐者質,故衣古服。《禮》曰:"三王共皮弁素幘。" 服亦皮[弁]素幘。 又招虞人亦皮弁,知伐亦皮(弁)。

王者將出,辭於禰,還格祖禰者,言子辭面之禮,尊親之義也。 《王制》曰: "王者將出,類于上帝,宜于社,造于禰。"[獨見禰何]? [辭從卑]。 [不敢留尊者之命],[至禰不嫌不至祖也]。《尚書》曰:"歸假于藝祖。"出所以告天, 至告祖無二元后廟後告者,示不敢留尊者之命也。

告天何? 示不敢自專[也]。 非出辭反面之道也。 與宗廟異義。 還不復告天者,天道質無內外,故不復告也。《尚書》言 "歸假于祖禰",不見告於天,知不告也。

王者受命,質家先伐,文家先[改]正[朔]何? 質家之[言]天命己也,使己也誅無道,今誅得,為王,故先伐。 文家言天命已成,為王者乃得誅伐王者耳。 故先改正朔也。 又改正朔者,文代其質也。 文者先其文,質者先其質[也]。 故《論語》曰:"予小子履,[敢用玄牡],敢昭告于皇天上帝。"此湯伐桀告天,用 (憂) [夏]家之(法)[牲]也。《詩》云: "命此文王,于周于京。"此言文王誅伐,故改號為周,易邑為京也。 明天著忠臣孝予之義也。湯親北面稱臣而事桀,不忍相誅也。《禮》曰:"湯放桀,武[王]伐紂時也。"

王法天誅者,天子自出者,以為王者乃天之所立,而欲謀危社稷,故自出, 重天命也。 犯王法,使方伯誅之。《尚書》曰:"(命)[今]予惟恭行天之罰。"此所以言開: 自出伐有扈也。《王制》曰:"賜之弓矢,乃得專征伐。"[謂誅] 犯王(誅) [法]者也。

大夫將兵出,必不。 御者,欲盛其威,使士卒一意繫心也。 故但聞將軍令,不聞君命也, 明進退 [在] 大夫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"此受命于君,如伐齊則還何? 大其不伐喪也。" "大夫以君命出,進退在大夫也。"

天子遣將軍必於廟何? 示不敢自專也。獨於祖廟何? 制法度者、祖也。《王制》 曰:"受命于祖,受成於學。" 此言於祖廟命遣之[義]也。

王法年(此) [卅]。受兵何? 重不絕人嗣也。 師行 [不必反],[戰]不必勝, 故須其有世嗣 [也]。

年六十歸兵者何? 不忍並****人父子也。《王制》曰:"六十不預服戎。"又 曰:"八十一子不從政,九十家不從政:父母之喪,三年不從政: 齊衰大功,三月不從 政;廢疾非人不養者,一人不從政。"

古者師出不踰時者,為怨思也。天道一時生,一時養。人者、天之貴物也,踰時則 內有怨女,外有曠夫。《詩》云:"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; 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。" 《春秋》曰:"宋人取長曷。"《傳》曰:"外取邑不書,此何以書? 久也。"

王者有三年之喪,夷狄有內侵,伐之者,重天誅,為宗廟社稷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 "天王居于狄泉。"《傳》曰:" 此未三年,其稱天王何? 著有天子也。"

<Previous Section>
<Next Section>
IATH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, © Copyright 2003 by Anne Kinney and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