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revious Section>
<Next Section>

32 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

經一: 明主之道,如有若之應密子也。(明)〔人〕主之聽言也,美其辯;其觀行也,賢其遠。 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,其行身也離世。其說在田鳩對荊王也。故墨子為木鳶,謳癸築武宮。 夫藥酒(用)〔忠〕言,明君聖主之以獨知也。

經二: 人主之聽言也,不以功用為的,則說者多棘刺白馬之說;不以儀的為關,則射者皆如羿也。 人主於說也,皆如燕王學道也;而長說者,皆如鄭人爭年也。是以言有纖察微難而非務也, 故(李)〔季〕、惠、宋、墨皆畫策也;論有〔迂〕深閎大,非用也,故(畏)〔魏〕、( 震)〔長〕、瞻、(車)〔陳〕、(狀)〔莊〕皆鬼魅也;(言而)〔行有〕拂難堅确,非功也, 故務、卞、鮑、介、(墨翟)〔田仲〕皆堅瓠也。且虞慶詘匠也而屋壞,范且窮工而弓折。 是故求其誠者,非歸餉也不可。

經三: 挾夫相為則責望,自為則事行。故父子或怨(譟)〔譙〕,取庸作者進美羹。說在文公之先宣言, 與勾踐之稱如皇也。故桓公藏蔡怒而攻楚,吳起懷瘳實而吮傷。且先王之賦頌,鍾鼎之銘,皆播吾之跡, 華山之博也。然先王所期者利也,所用者力也。築社之諺,(目)〔自〕辭說也。請許學者而行宛曼於先王, 或者不宜今乎?如是,不能更也。鄭縣人得車厄也,衛人佐弋〔也〕,卜子妻寫弊袴也,而其少者〔侍長者飲〕也。 先王之言,有其所為小而世意之大者,有其所為大而世意〔之〕小者,未可必知也。說在宋人之解《書》, 與梁人之讀《記》也。故先王有郢書,而後世多燕說。夫不適國事而謀先王,皆歸取度者也。

經四: 利之所在民歸之,名之所彰士死之。是以功外於法而賞加焉,則上不(信)〔能〕得所利於下; 名外於法而譽加焉,則士勸名而(下)〔不〕畜之於君。故中章、胥己仕,而中牟之民棄田圃而隨文學者邑之半; 平公腓痛足痺而不敢壞坐,晉國之辭仕(記)〔託〕者國之錘。此三士者,言襲法則官府之籍也, 行中事則如令之民也,二君之禮太甚。若言離法而行遠功,則繩外民也,二君又何禮之?〔禮之〕當亡。 且居學之士,國無事不用力,有難不被甲。禮之則惰脩耕戰之功,不禮則(周)〔害〕主上之法。國安則尊顯, 危則為屈公之威。人主奚得於居學之士哉?故明(王)〔主〕論李疵視中山也。

經五: 《詩》曰:「不躬不親,庶民不信。」傅說之以「無衣紫」,(緩)〔援〕之以鄭簡宋襄, 責之以尊厚耕戰。夫不明分,不責誠,而以躬親位下,〔且為下〕走睡臥,與(去)〔夫〕揜弊微服。 孔丘不知,故稱猶盂;鄒君不知,故先自僇。明主之道,如叔向賦獵,與昭侯之奚聽也。

經六: 小信成則大信立,故明主積於信。賞罰不信,則禁令不行。說在文公之攻原,與箕鄭救餓也。 是以吳起須故人而食,文侯會虞人而獵。故明主〔表〕信,如曾子殺彘也。患在(尊)厲王擊警鼓, 與李悝謾兩和也。

說一:

宓子賤治單父。有若見之曰:「子何臞也?」宓子曰:「君不知賤不肖, 使治單父,官事急,心憂之,故臞也。」有若曰:「昔者舜鼓五絃,歌《南風》之詩而天下治。 今以單父之細也,治之而憂,治天下將柰何乎?故有術而御之,身坐於廟堂之上,有處女子之色, 無害於治;無術而御之,身雖瘁臞,猶未有益。」

楚王謂田鳩曰:「墨子者,顯學也。其身體則可,其言多而不辯,何也?」 曰:「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,令晉為之飾裝,從衣文之媵七十人。至晉,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。 此可謂善嫁妾,而未可謂善嫁女也。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,為木蘭之(櫃)〔櫝〕,(薰桂椒之櫝) 〔薰以桂椒〕,綴以珠玉,飾以玫瑰,輯以(羽)〔翡〕翠。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。此可謂善賣櫝矣, 未可謂善鬻珠也。今世之談也,皆道辯說文辭之言,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。墨子之說,傳先王之道, 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。若辯其辭,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,以文害用也。此與楚人鬻珠, 秦伯嫁女同類,故其言多不辯。」

墨子為木鳶,三年而成,蜚一日而敗。弟子曰:「先生之巧,至能使木鳶飛。」 墨子曰:「〔吾〕不如為車輗者巧也。用咫尺之木,不費一朝之事,而引三十石之任,致遠力多, 久於歲數。今我為鳶,三年成,蜚一日而敗。」惠子聞之曰:「墨子大巧,巧為輗,拙為鳶。」

宋王與齊仇也,築武宮。謳癸倡,行者止觀,築者不倦。王聞,召而賜之。 對曰:「臣師射稽之謳又賢於癸。」王召射稽使之謳,行者不止,築者知倦。王曰:「行者不止, 築者知倦,其謳不勝如癸美,何也?」對曰:「王試度其功。」癸四板,射稽八板;擿其堅, 癸五寸,射稽二寸。

夫良藥苦於口,而智者勸而飲之,知其入而已己疾也。忠言拂於耳,而明主聽之,知其可以致功也。

說二:

宋人有請為燕王以棘(剌)〔刺〕之端為母猴者,必三月齋,然後能觀之。 燕王因以三乘養之。右御(治)〔冶〕工言王曰:「臣聞人主無十日不燕之齋。今知王不能久齋(今)以觀無用之器也, 故以三月為期。凡刻削者,以其所以削必小。今臣冶人也,無以為之削,此不然物也,王必察之。」王因囚而問之, 果妄,乃殺之。冶人謂王曰:「計無度量,言談之士多棘(剌)〔刺〕之說也。」

一曰:〔燕王〕好微巧。衛人曰:「能以棘(剌)〔刺〕之端為母猴。」 燕王說之,養之以五乘之奉。王曰:「吾試觀客為棘(剌)〔刺〕之母猴。」〔客曰〕: 「人主欲觀之,必半歲不入宮,不飲酒食肉。雨霽日出,視之晏陰之間,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。」 燕王因養衛人,不能觀其母猴。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:「臣削者也。諸微物必以削〔削〕之, 而所削必大於削。今棘(剌)〔刺〕之端不容削鋒,難以治棘(剌)〔刺〕之端。王試觀客之削, 能與不能可知也。」王曰:「善。」謂衛人曰:「客為棘(削)〔刺〕之〔母猴也〕,〔何以理之〕?」曰: 「以削。」王曰:「吾欲觀見之。」客曰:「臣請之舍取之。」因逃。

(見)〔兒〕說,宋人,善辯者也,持「白馬非馬也」服齊稷下之辯者。乘白馬而過關, 則顧白〔馬〕之賦。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,考實按形,不能謾於一人。

夫新砥礪殺矢,彀弩而射,雖冥而妄發,其端未嘗不中秋毫也,然而莫能復其處, 不可謂善射,無常儀的也。設五寸之的,引十步之遠,非羿、逄蒙不能必全者,有常儀的也。 有度難而無度易也。有常儀的,則羿、〔逢〕蒙以五寸為巧;無常儀的,則以妄發而中秋毫為拙。 故無度而應之,則辯士繁說;設度而持之,雖知者猶畏失也,不敢妄言。今人主聽說,不應之以度而說其辯; 不度以功,譽其行而不入關。此人主所以長欺,而說者所以長養也。

客有教燕王為不死之道者,王使人學之,所使學者未及學而客死。王大怒,誅之。 王不知客之欺己,而誅學者之晚也。夫信不然之物而誅無罪之臣,不察之患也。且人所急無如其身, 不能自使其無死,安能使王長生哉?

鄭人有相與爭年者〕,〔一人曰〕:「〔吾與堯同年〕。」〔其一人曰〕: 「〔我與黃帝之兄同年〕。」〔訟此而不決〕,〔以後息者為勝耳〕。

客有為周君畫筴者,三年而成。君觀之,與髹筴者同狀,周君大怒。畫筴者曰: 「築十版之墻,鑿八尺之牖,而以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。」周君為之,望見其狀,盡成龍蛇禽獸車馬, 萬物之狀備具,周君大悅。此筴之功非不微難也,然其用與素髹筴同。

客有為齊王畫者,齊王問曰:「畫孰最難者?」曰:「犬馬難。」「孰易者?」對曰: 「鬼魅最易。」夫犬馬,人所知也,旦暮罄於前,不可類之,故難。鬼(神)〔魅〕,無形者,不罄於前,故易之也。

齊有居士田仲者,宋人屈穀見之,曰:「穀聞先生之義,不恃仰人而食, 今穀有(樹)〔巨〕瓠(之道),堅如石,厚而無竅,獻之。」仲曰:「夫瓠所貴者,謂其可以盛也。 今厚而無竅,則不可剖以盛物;而任重如堅石,則不可以剖而以斟,吾無以瓠為也。」曰: 「然,穀將(以欲)棄之。」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,亦無益人之國,亦堅瓠之類也。

虞慶為屋,謂匠人曰:「屋太尊。」匠人對曰:「此新屋也,塗濡而椽生。」虞慶曰: 「不然。夫濡塗重而生椽撓,以撓椽任重塗,此宜卑。」更日久,則塗乾而椽燥。塗乾則輕,椽燥則直, 〔以直〕椽任輕塗,此益尊。匠人詘,為之而屋壞。

一曰:虞慶將為屋,匠人曰:「材生而塗濡,夫材生則撓,塗濡則重,以撓任重, 今雖成,久必壞。」虞慶曰:「材乾則直,塗乾則輕。今誠得乾,日以輕直,雖久,必不壞。」 匠人詘,作之成,有間,屋果壞。

范且曰:「弓之折,必於其盡也,不於其始也。夫工人張弓也,伏檠三旬而蹈弦, 一日犯機,是節之其始而暴之其盡也,焉得無折?且張弓不然。伏檠一日而蹈弦,三旬而犯機, 是暴之其始而節之其盡也。」工人窮也,為之,弓折。

范且、虞慶之言,皆文辯辭勝而反事之情。人主說而不禁,此所以敗也。 夫不謀治強之功,而艷乎辯說文麗之聲,是卻有術之士而任壞屋折弓也。故人主之於國事也, 皆不達乎工匠之搆屋張弓也。然而士窮乎范且、虞慶者,為虛辭,其無用而勝;實事,其無易而窮也。 人主多無用之辯,而少無易之言,此所以亂也。今世之為范且、虞慶者不輟,而人主說之不止, 是貴敗折之類,而以知術之人為工匠也。〔工匠〕不得施其技巧,故屋壞弓折;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方術,故國亂而主危。

夫嬰兒相與戲也,以塵為飯,以塗為羹,以木為胾,然至日晚必歸饟者, 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。夫稱上古之傳頌,辯而不愨,道先王仁義而不能正國者, 此亦可以戲而不可以為治也。夫慕仁義而弱亂者,三晉也。不慕而治強者,秦也,然而未帝者,治未畢也。

說三:

人為嬰兒也,父母養之簡,子長而怨。子盛壯成人,其供養薄,父母怒而誚之。 子、父,至親也,而或譙或怨者,皆挾相為而不周於為己也。

夫(賣)〔買〕庸而播耕者, 主人費家而美食,調布而求易錢者,非愛庸客也,曰:如是,耕者且深,耨者熟耘也。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, 盡巧而正畦陌(畦畤)者,非愛主人也,曰:如是,羹且美,錢布且易云也。此其養功力,有父子之澤矣, 而心調於用者,皆挾自為心也。故人行事施予,以利之為心,則越人易和;以害之為心,則父子離且怨。

文公伐宋,乃先宣言曰:「吾聞宋君無道,蔑侮長老,分財不中,教令不信,余來為民誅之。」

越伐吳,乃先宣言曰:「我聞吳王築如皇之臺,掘深池,罷苦百姓,煎靡財貨,以盡民力,余〔來〕為民誅之。」

蔡女為桓公妻,桓公與之乘舟,夫人蕩舟,桓公大懼,禁之不止,怒而出之。 乃且復召之,因復更嫁之。桓公大怒,將伐蔡。仲父諫曰:「夫以寢席之戲,不足以伐人之國, 功業不可冀也,請無以此為稽也。」桓公不聽。仲父曰:「必不得已,楚之菁茅不貢於天子三年矣, 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。楚服,因還襲蔡,曰:『余為天子伐楚,而蔡不以兵聽從。』遂滅之。 此義於名而利於實,故必有〔為〕天子誅之名,而有報讎之實。」

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。軍人有病疽者,吳起跪而自吮其膿。傷者之母立泣, 人問曰:「將軍於若子如是,尚何為而泣?」對曰:「吳起吮其父之創而父死,今是子又將死也,今吾是以泣。」

趙主父令工施鉤梯而緣播吾,刻踈人迹其上,廣三尺,長五尺,而勒之曰:「主父常遊於此。」

秦昭王令工施鉤梯而上華山,以松柏之心為博,箭長八尺,棊長八寸,而勒之曰:「昭王嘗與天神博於此矣。」

文公反國,至河,令籩豆捐之,席蓐捐之,手足胼胝,面目黧〔黑〕者後之。 咎犯聞之而夜哭。公曰:「寡人出亡二十年,乃今得反國。咎犯聞之不喜而哭,意不欲寡人反國耶?」 犯對曰:「籩豆所以食也,席蓐所以臥也,而君捐之。手足胼胝,面目黧黑,勞有功者也,而君後之。 今臣有與在後,中不勝其哀,故哭。且臣為君行詐偽以反國者眾矣。臣尚自惡也,而況於君?」 再拜而辭。文公止之曰:「諺曰:『築社者,撅而置之,端冕而祀之。』今子與我取之,而不與我治之; 與我置之,而不與我祀之焉可?」解左驂而盟于河。

鄭縣人(乙)〔卜〕子使其妻為袴,其妻問曰:「今袴何如?」夫曰:「象吾〔故〕袴。」妻子因毀新,令如故袴。

鄭縣人有得車軛者,而不知其名,問人曰:「此何種也?」對曰:「此車軛也。」 俄又復得一。問人曰:「此是何種也?」對曰:「此車軛也。」問者大怒曰:「曩者曰車軛, 今又曰車軛,是何眾也?此女欺我也!」遂與之鬭。

衛人有佐弋者,鳥至,因先以其裷麾之,鳥驚而不射也。

鄭縣人(乙)〔卜〕子妻之市,買鱉以歸。過潁水,以為渴也,因縱而飲之,遂亡其鱉。

夫少者侍長者飲,長者飲,亦自飲也。

一曰:魯人有自喜者,見長年飲酒不能釂,則唾之,亦效唾之。

一曰:宋人有少者亦欲效善,見長者飲無餘,非(斟)〔堪〕酒飲也而欲盡之。

書曰:「紳之束之。」宋人有治者,因重帶自紳束也。人曰:「是何也?」(書)對曰:「書言之,固然。」

書曰:「既雕既琢,還歸其(撲)〔樸〕。」梁人有治者,動作言學,舉事於文, 曰:「難之。」顧失其實。人曰:「是何也?」對曰:「書言之,固然。」

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,夜書,火不明,因謂持燭者曰:「舉燭。」云而過書「舉燭」。 舉燭,非書意也。燕相受書而說之,曰:「舉燭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舉賢而任之。」 燕相白王,〔王〕大說,國以治。治則治矣,非書意也。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。

鄭人有且置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,至之市而忘操之。已得履, 乃曰:「吾忘持度。」反歸取之。及反,市罷,遂不得履。人曰:「何不試之以足?」曰:「寧信度,無自信也。」

說〔四〕:

王登為中牟令,上言於襄主曰:「中牟有士曰中章、胥己者,其身甚修, 其學甚博,君何不舉之?」主曰:「子見之,我將為中大夫。」相室諫曰:「中大夫,晉重列也。 今無功而受,非晉臣之意。君其耳而未之目邪?」襄主曰:「我取登,既耳而目之矣;登之所取, 又耳而目之;是耳目人絕無已也。」王登一日而見二中大夫,予之田宅。中牟之人棄其田耘, 賣宅圃而隨文學者,〔邑〕之半。

叔向御坐,平公請事,公腓痛足痺轉筋而不敢壞坐。晉國聞之,皆曰: 「叔向賢者,平公禮之,轉筋而不敢壞坐。」晉國之辭仕託慕叔向者,國之錘矣。

鄭縣人有屈公者,聞敵,恐,因死;恐已,因生。

趙主父使李疵視中山可攻不也。還報曰:「中山可伐也。君不亟伐,將後齊、燕。」 主父曰:「何故可攻?」李疵對曰:「其君見好巖穴之士,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, 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矣。」君曰:「以子言論,是賢君也,安可攻?」疵曰:「不然。 夫好顯巖穴之士而朝之,則戰士怠於行陣;上尊學者,下士居朝,則農夫惰於田。 戰士怠於行〔陳〕者,則兵弱也:農夫惰於田者,則國貧也。兵弱於敵,國貧於內, 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。伐之不亦可乎?」主父曰:「善。」舉兵而伐中山,遂滅也。

說五:

齊桓公好服紫,一國盡服紫。當是時也,五素不〔得〕一紫。桓公患之, 謂管仲曰:「寡人好服紫,〔紫〕貴甚,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,寡人柰何?」管仲曰:「君欲〔止之〕, 何不試勿衣紫也?」謂左右曰:「吾甚惡紫之臭。」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,公必曰:「少卻,吾惡紫臭。」 公曰:「諾。」於是日,郎中莫衣紫;其明日,國中莫衣紫;三日,境內莫衣紫也。

一曰:齊王好衣紫,齊人皆好也。齊國五素不得一紫。齊王患紫貴,傅說王曰:「《詩》云:『不躬不親,庶民不信。』 今(欲)〔王〕欲民無衣紫者,王(以)〔請〕自解紫衣而朝。群臣有紫衣進者,曰:『益遠!寡人惡臭。』」 是日也,郎中莫衣紫;是月也,國中莫衣紫;是歲也,境內莫衣紫。

鄭簡公謂子產曰:「國小,迫於荊、晉之閒。今城郭不完,兵甲不備,不可以待不虞。」 子產曰:「臣閉其外也已遠矣,而守其內也已固矣,雖國小,猶不危之也。君其勿憂。」是以沒簡公身無患。

〔一曰〕:子產相鄭,簡公謂子產曰:「飲酒不樂也。俎豆不大,鍾鼓竽瑟不鳴, 寡人之事不一;國家不定,百姓不治,耕戰不輯睦,亦子之罪。子有職,寡人亦有職,各守其職。」 子產退而為政五年,國無盜賊,道不拾遺,桃棗蔭於街者莫有援也,錐刀遺道三日可反。三年不變,民無飢也。

宋襄公與楚人戰於涿谷上。宋人既成列矣,楚人未及濟。右司馬購強趨而諫曰: 「楚人眾而宋人寡。請使楚人半涉,未成列而擊之,必敗。」襄公曰:「寡人聞君子曰:『不重傷, 不擒二毛,不推人於險,不迫人於阨,不鼓不成列。』今楚未濟而擊之,害義。請使楚人畢涉成陣而後鼓士進之。」 右司馬曰:「君不愛宋民,腹心不完,特為義耳。」公曰:「不反列,且行法。」右司馬反列, 楚人已成列撰陣矣,公乃鼓之。宋人大敗,公傷股,三日而死。此乃慕自親仁義之禍。 夫必恃人主之自躬親而後民聽從,是則將令人主耕以為(上)〔食〕,服戰鴈行也,民乃肯耕戰, 則人主不泰危乎?而人臣不泰安乎?

齊景公遊少海,傳騎從中來謁曰:「嬰疾甚,且死,恐公後之。」景公遽起, 傳騎又至。景公曰:「趨駕煩且之乘,使騶子、韓樞御之。」行數百步,以騶為不疾,奪轡代之御; 可數百步,以馬為不進,盡釋車而走。以煩且之良而騶子、韓〔樞〕之巧,而以為不如下走也。

魏昭王欲與官事,謂孟嘗君曰:「寡人欲與官事。」君曰:「王欲與官事,則何不試習讀法?」 昭王讀法十餘簡而睡臥矣。王曰:「寡人不能讀此法。」夫不躬親其勢柄,而欲為人臣所宜為者也,睡不亦宜乎?

孔子曰:「為人君者,猶盂也;民猶水也。盂方水方,盂圜水圜。」

鄒君好服長纓,左右皆服長纓,〔纓〕甚貴。鄒君患之,問左右,左右曰: 「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貴。」君因先自斷其纓而出,國中皆不服長纓。君不能下令為百姓服度以禁之, (長)〔斷〕纓出以示先民,是先戮以蒞民也。

叔向賦獵,功多者受多,功少者受少。

韓昭侯謂申子曰:「法度甚〔不〕易行也。」申子曰:「法者,見功而與賞, 因能而受官。今君設法度而聽左右之請,此所以難行也。」昭侯曰:「吾自今以來知行法矣,寡人奚聽矣。」 一日,申子請仕其從兄官。昭侯曰:「非所學於子也。聽子之謁,敗子之道乎?亡其用子之謁?」申子辟舍請罪。

說六:

晉文公攻原,裹十日糧,遂與大夫期十日。至原十日而原不下,擊金而退, 罷兵而去。士有從原中出者,曰:「原三日即下矣。」群臣左右諫曰:「夫原之食竭力盡矣,君姑待之。」 公曰:「吾與士期十日,不去,是亡吾信也。得原失信,吾不為也。」遂罷兵而去。原人聞曰: 「有君如彼其信也,可無歸乎?」乃降公。衛人聞曰:「有君如彼其信也,可無從乎?」乃降公。 孔子聞而記之曰:「攻原得衛者,信也。」

文公問箕鄭曰:「救餓柰何?」對曰:「信。」公曰:「安信?」曰: 「信名、〔信事、信義〕。信名則群臣守職,善惡不踰,百事不怠;信事則不失天時,百姓不踰; 信義則近親勸勉,而遠者歸之矣。」

吳起出,遇故人而止之食。故人曰:「諾,今返而御。」吳子曰: 「待公而食。」故人至暮不來,起不食待之。明日早,令人求故人。故人來,方與之食。

魏文侯與虞人期獵。明日,會天疾風,左右止文侯,不聽,曰:「不可。以風疾之故而失信,吾不為也。」 遂自驅車往,犯風而罷虞人。

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隨之而泣。其母曰:「女還,顧反為女殺彘。」適市來, 曾子欲捕彘殺之,妻止之曰:「特與嬰兒戲耳。」曾子曰:「嬰兒非與戲也。嬰兒非有知也, 待父母而學者也,聽父母之教。(令)〔今〕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(父)〔母〕欺子, 〔子〕而不信其母,非以成教也。」遂烹彘也。

楚厲王有警,為鼓,以與百姓為戍。飲酒醉,過而擊之也,民大驚。 使人止〔之〕,曰:「吾醉而與左右戲,過擊之也。」民皆罷。居數月,有警,擊鼓而民不赴,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。

李悝警其兩和,曰:「謹警敵人,旦暮且至擊汝。」如是者再三而敵不至。 兩和懈怠,不信李悝。居數月,秦人來襲之,至幾奪其軍。此不信患也。

一曰:李悝與秦人戰,謂左和曰:「速上!右和已上矣。」又馳而至右和曰: 「左和已上矣。」左右和曰:「上矣。」於是皆爭上。其明年,與秦人戰。秦人襲之,至幾奪其軍。此不信之患。

有相與訟者。子產離之而毋得使通辭,到(至)其言以告而知也。

(惠)〔衛〕嗣公使人偽關市,關市呵難之,因事關市以金,關市乃舍之。 嗣公謂關市曰:「某時有客過而予汝金,因譴之。」關市大恐,以嗣公為明察。

<Previous Section>
<Next Section>
IATH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, © Copyright 2003 by Anne Kinney and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