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revious Section>
<Next Section>

書解篇

或曰:士之論高,何必以文? 荅曰:夫人有文質乃成。物有華而不實,有實而不華者。《易》曰:「聖人之情見乎辭。」出口為言,集(扎)〔札〕 為文,文辭施設,實情敷烈。

夫文德、世服也。空書為文,實行為德,著之於衣為服。故曰:德彌盛者文彌縟,德彌 彰者(人)〔文〕彌明。大人德擴其文炳,小人德熾其文斑,官尊而文繁,德高而文積。

華而晥者,大夫之簀,曾子寢疾,命元起易。由此言之,衣服以品賢,賢以文為差,愚 傑不別,須文以立折。非唯於人,物亦咸然。

龍鱗有文,於蛇為神;鳳羽五色,於鳥為君;虎猛,毛蚡蜦;龜知,背負文。四者體不質 ,於物為聖賢。

且夫山無林,則為土山;地無毛,則為瀉土;人無文,則為僕人。土山無麋鹿,瀉土無五穀, 人無文德,不為聖賢。上天多文而后土多理,二氣協和,聖賢稟受,法象本類,故多文彩。瑞應符命,莫非文者 。

晉唐叔虞、魯成季友、惠公夫人號曰仲子,生而怪奇,文在其手。張良當貴,出與神會,老父 授書,卒封留侯。

河神,故出圖;洛靈,故出書。竹帛所記怪奇之物,不出潢洿。物以文為表,人以文為基。棘子成欲彌文,子貢譏之。謂文不足奇者,子成之徒也。

著作者為文儒,說經者為世儒,二儒在世,未知何者為優?

或曰:文儒不若世儒。世儒說聖人之經,解賢者之《傳》,義理廣博,無不實見,故在官常位;位最尊者為博士,門徒聚眾,招會千里,身雖死亡,學傳於後。文儒為華淫之說,於世無補,故無常官,弟子門徒不見一人,身死之後,莫有紹傳。此其所以不如世儒者也。

荅曰:不然。夫世儒說聖情,共起並驗,俱追聖人。事殊而務同,言異而義鈞。

何以謂之文儒之說無補於世?世儒業易為,故世人學之多,非事可析第,故官廷設其位。 文儒之業,卓絕不循,人寡其書,業雖不講,門雖無人,書文奇偉,世人亦傳。彼虛說,此實篇,折累二者, 孰者為賢?

案古俊乂著作辭說,自用其業,自明於世。世儒當時雖尊,不遭文儒之書,其跡不傳。

周公制禮樂,名垂而不滅;孔子作《春秋》,聞傳而不絕。周公、孔子,難以論言。

漢世文章之徒,陸賈、司馬遷、劉子政、楊子雲,其材能若奇,其稱不由人。世傳《 詩》家魯申公、《書》家千乘歐陽、公孫,不遭太史公,世人不聞。

夫以業自顯,孰與須人乃顯?夫能紀百人,孰與廑能顯其名?

或曰:著作者、思慮間也,未必材知出異人也。居不幽,思不至。使著作之人,總眾事之凡, 典國境之職,汲汲忙忙,或暇著作?試使庸人積閑暇之思,亦能成篇八十數。

文王日昃不暇食,周公一沐三握髮,何暇優游為麗美之文於筆札?孔子作《春秋》,不用於周也;司馬長卿不預公卿之事,故能作《子虛》之賦;楊子雲存中郎之官,故能成《太玄經》,就《法言》。使孔子得王,《春秋》不作;長卿、子雲為相,《賦》、《玄》不工籍。

荅曰:文王日昃不暇食,此謂演《易》而益卦。周公一沐三握髮,為周改法而制。周道不 弊,孔子不作,休思慮間也,周法闊,不可因也。

夫稟天地之文,發於胸臆,豈為間作不暇日哉?感偽起妄,源流氣烝。管仲相桓公,致於九合:商 鞅相孝公,為秦開帝業,然而二子之書,篇章數十。長卿、子雲,二子之倫也。俱感,故才並;才同,故業鈞。 皆士而各著,不以思慮間也。

問事彌多而見彌博,官彌劇而識彌泥。居不幽則思不至,思不至則筆不利。嚚頑之人有幽室之思,雖無憂,不能著一字Illegal HTML character: decimal 156